中國貿易數據的回歸顯示出強勁的金屬進口
2018-12-10
中國2018年的精煉基本金屬進口量一直保持強勁增長,銅、鋅、鎳金屬的進口流量也在一年前的基礎上有所上升,而且該國有望成為鉛的凈進口國。連續第二年。
在中國海關部門停止通過路透社等公司發布詳細的月度報告六個月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金屬買家發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中國的貿易數據是以新的海關部門網站的形式發布的,該網站提供了可搜索的今年貿易流量數據庫,但僅局限于中文。
下面就來解析下中國各個金屬的貿易數據。
銅
今年前10個月,精煉銅進口量增長了20%,達到310萬噸。
雖然2018年的月度出口量穩步增長,但2017年的出口量卻下降了15%,這意味著凈進口量增加了24%,達到290萬噸。
銅精礦進口量增長了19%,達到1660萬噸(散裝重量),創下了今年前10個月的紀錄。
另一方面,廢鋼進口量下降了36%,反映出中國對低質量金屬原料進口的打擊以及該國8月份對美國廢鋼征收的報復性關稅。 然而,廢鋼進口量下降幅度大大減少了廢鋼進口量下降百萬噸。 Refinitiv分析師使用隱含的內容計算來確定,就含有金屬而言,中國今年的銅進口量僅比去年下降了6%。
鋁
10月份進口的原鋁為21,000噸,是2017年1月以來的最高月度總量。 然而,今年前10個月累計進口量下降33%至69,000噸,而半成品鋁產品流出中國則相形見絀。
10月份的飆升可能反映了中國東部地區鋁錠供應暫時緊張,因為西北冶煉廠的鋁運輸量在中國冬季之前被高優先級煤炭運輸所取代。
鋁業數據中的真正脫穎而出是中國從凈進口國轉向中間材料氧化鋁凈出口國。單10月份460,000噸的氧化鋁出口量使今年迄今為止的總產量達到近100萬噸。
中國過去從未出口過這么多數量的氧化鋁,而且這種轉變說明了在巴西Hydro公司旗下冶煉廠被強制縮減產能后,中國以外市場的緊張程度。 相比之下,鋁廢料的進口量正在穩步下降,以應對與影響銅的驅動因素相同的驅動因素 - 即更高的純度要求和對美國廢料流入的限制。
鋅、鉛
10月精煉鋅進口量達到80,600噸的年度高位,是今年的最高月度數據。
累計進口量比去年的創紀錄水平增加了13%,達到508,000噸。
開采的精礦進口也一直處于健康狀態,上漲19%至240萬噸。
原材料和金屬進口量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精礦供應緊張,因為許多小型運營商被政府的環境高壓政策打擊而被迫退出市場。
官方數據顯示,即使增加進口補償抵消,中國冶煉廠一直在努力應對利潤率壓縮,導致國內精煉鋅產量連續五個月下降。
中國精煉鉛的凈進口量逆轉了大趨勢,1 - 10月份同比下降35%至47,000噸。 然而,直到去年,該國還是這種形式的鉛凈出口國,凈進口國的轉變將持續到下一年。 鉆探數據顯示,在中國再次成為凈出口國的1月至5月期間連續五個月的平靜之后,進口再次蓬勃發展。
10月份的20,000噸是自2009年5月以來的最高月度進口總量。
值得注意的是,與鋅不同,鉛原料進口量也在下降。1月至10月,精礦的流入量下降了8%,延續了三年的下滑。 冶煉精礦和廢鉛的原材料短缺已經打擊了國內精煉鉛生產,這說明金屬進口量有所增加。
鎳
今年前10個月的精煉凈鎳進口量增加了14%,達到177,000噸。
然而,鎳礦石和精礦的進口量增加了37%,達到4020萬噸,幾乎回到了2014年印度尼西亞禁止未加工鎳礦石出口之前的水平。 自那以后,印度尼西亞放寬了禁令,恢復了大量的礦石流量,這表明中國的鎳生鐵(NIP)行業健康狀況良好。
由于中國不銹鋼巨頭青山領導的越來越多的材料被轉移到日益增長的國內加工領域,印度尼西亞鎳價格上漲的另一面是中國進口印尼NPI的急劇下降。
[返回]